喜欢《雍正王朝》的网友曾开玩笑说,如果能穿越回雍正时期,成为李卫恐怕是最好的选择。虽然四爷即位为天子,权力无边,但政务繁杂、压力山大,实在是个超负荷的工作。而十三爷虽然地位显赫,仅次于皇帝合法配资平台官网,被誉为“常务副皇帝”,但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压力,职位众多,劳累异常。相比之下,李卫的命运则有些不同。虽然他出生贫寒,甚至连字都认不全,却最终官至两江总督,掌管了清朝最富庶、最繁华的地区,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。
尽管这些说法带有网友的调侃成分,但足以看出李卫这一人物在《雍正王朝》中的独特魅力。那么,李卫究竟是怎样获得如此显赫的地位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,李卫在雍正朝究竟有多受宠。
展开剩余85%1. 小叫花子一跃成为封疆大吏
四爷登基之后,周围的亲信得到了重用与提升。李卫在此时也迎来了自己的机会。由于四爷曾经因诺敏一事,发布上谕,要求全国各地督抚执行,而当时的李卫还只是一个三品的布政使。令他意外的是,李卫也收到了上谕的命令,经过邬先生的点拨,李卫才意识到,四爷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升官。于是,他顺利升任江苏巡抚。要知道,江苏当时是清朝的赋税重地,掌控着全国四分之一的财政,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将这样一个重要位置交给一个文盲,难免引来诸多议论,但四爷依然坚定作出决定,承受了很大的压力。
幸运的是,李卫并没有让四爷失望。他不仅顺利推行了新政“摊丁入亩”,并且善于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百姓宣传这些改革的利弊,使得广大民众能够理解并接受这项政策。与田文静相比,李卫无疑表现得更加出色。田文静虽也有一定的权势,却因为一味强硬推进改革,得罪了不少人,且工作进展困难重重。相比之下,李卫的智慧与处理能力无疑更为高超。
2. 科考舞弊案,李卫敢于挺身而出
四爷登基后,开设了新的科举考试,并任命张廷璐和李绂为主考官。不料,考试题目泄露,甚至在酒楼里公开售卖,这个丑闻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李绂作为清流领袖,对此事极为愤怒,但张廷璐却有意掩盖事实,想要压下这个丑闻。李绂无奈之下找到三爷胤祉求助。三爷得知事情后,深知此事的复杂性,表示很难处理,因为涉及面太广,一旦处理不当,既可能没办法追究责任,还可能损害四爷的声誉。
三爷虽然表示难办,但他却提出一个解决方案——让李绂去找李卫。起初,李绂对于李卫并不看好,认为他不过是沾了四爷的光,官职高升并非因为才学,而是因为权势。但三爷却告诉李绂,李卫是唯一能够摆平此事的人,而且李卫有足够的底气从四爷那里获得支持,能够安然无恙。
于是,李绂带着李卫去办这桩麻烦事。李卫果断采取行动,亲自指挥亲兵围住了考场,毫不留情地搜查了每一位考生,最终揭露了不少作弊者。李卫甚至亲自将主考官张廷璐押解到四爷面前,虽然这让四爷愤怒至极,但李卫依然坚持了自己的立场。相比其他一些官员在此类事件中的妥协,李卫毫不畏惧,展现了自己的忠诚与勇气。
3. 超越君臣礼法的特殊待遇
李卫的特殊地位不仅体现在官职上,还表现在他与四爷之间深厚的感情。早在四爷尚在潜邸时,李卫便第一次回京,而四爷不仅亲自赐名李卫的儿子李忠,还将自己小时候佩戴的长命锁赠送给了李忠。这个举动令不少网友戏言,李忠若不因重大案件而落入困境,凭借这把御赐长命锁,也许能够一生平安。
此外,李卫的待遇几乎超出了常人的想象。四爷对待李卫的方式更像是父亲对儿子,而非君主对臣子。一般的官员若能与皇帝共进御膳,已是无上的荣幸,但李卫却常常和四爷同桌用餐,且四爷会亲自为他夹饭,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,无疑表明了李卫在四爷心中的特殊位置。
4. 为四爷出气,李卫大打曾静
在曾静公然抹黑四爷时,李卫的愤怒几乎无法抑制。他当即要求四爷将曾静交给自己处置,但四爷心思深沉,表示虽然曾静是乱臣贼子,但并不是可以轻易审理的人。四爷的顾虑来源于当时朝廷内的腐败官员,许多人因改革受损,暗中希望四爷失败。然而李卫却完全不顾这些复杂的政治因素,作为四爷的忠诚心腹,他认为敢冒犯四爷的人,必须受到惩罚。于是他独自前往刑部大牢,将曾静暴打一番,毫不留情。
四爷得知此事后,并没有立刻责罚李卫,而是默许了他为自己出气。甚至围观的刑部官员也被立即革职,而李卫则仅仅受到了象征性的惩罚——罚俸一年。这个决定无疑是对李卫忠诚与行动的认可,同时也表明了四爷对于李卫特殊的信任与依赖。
通过这些事件,我们可以看出李卫不仅是《雍正王朝》中的核心人物,也是雍正一朝最为亲密、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